《江淮时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3-06-14 14:58 信息来源:江淮时报 作者:顾恒中 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广大政协委员来自基层、植根基层、了解基层,关注民生实事,与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联系紧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共同点较多,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对于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部署,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新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总结各地政协的做法和经验,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地方党委和政协党组的工作要求,围绕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和民生热点问题确定协商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党建+协商”的思路,在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下进行。许多地方的经验是:协商议题报基层党组织同意,协商结果报基层党组织批准后实施,协商过程由基层党组织主持或邀请基层党组织参加。这样,保证了民主协商与民主决策的有效衔接和协商成果的落实。

二要明确协商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为基层群众搭建协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群众是协商主体,唱主角的是群众。目前,全省各市、县政协都建立了一批委员工作室,各县市区政协都组建了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从各地实践看,由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或委员工作室参与基层协商工作较为合适。

三要找准工作定位。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是为了助力基层协商的开展,以基层协商为主,由基层组织统筹协调。参与基层协商的政协委员发挥指导、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党的政策,统一认识,凝聚共识,解疑释惑,帮助基层组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决不能越俎代庖,喧宾夺主。此外,政协委员还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一次次具体的协商活动,向群众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理论,培养群众“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理念,涵养基层协商文化,形成维护协商制度的强大观念力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深入发展。

四要掌握方式方法。政协协商的特点,是运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成问题解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杜绝方法手段简单化、目标行为短期化、所述意见形式化。要强化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的履职理念,提高从说得对到说得入脑入心的本领。

五要建立联动机制。在推进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皖美政协”智慧平台,建立省、市、县政协联动机制,汇聚全省政协智慧和力量,协商解决省域共性问题。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意见建议,可以转化为提案线索或社情民意信息。通过三级联动,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委员工作室等方面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反映民众诉求,让政协走进群众,让更多群众感到政协就在身边,将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六要创建协商品牌。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民主协商工作水平。在这方面,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省内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例如,铜陵市政协探索打造的市县(区)一体协商平台“同(铜)您协商”,扎实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厚植协商文化;滁州市政协打造“协商‘亭’好”品牌,以乡镇(街道)政协召集人工作机制和“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两项工作为抓手,激励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到基层履职、在一线协商;阜阳市部分政协委员参与“两有三解”阜务为民平台建设,走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群众路线,助力解决民生实事;芜湖市“新芜湖人家”委员工作室通过参加党政“早餐畅聊会”、提交提案等方式服务企业,通过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公益事业等方式服务群众,被人民政协报评为“委员工作室”优秀案例。

(作者系阜阳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