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发布时间:2022-12-31 00:06 浏览: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乡村振兴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村振兴配套政策仍需完善。乡镇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较少。建设用地政策落实不到位,仓储、物流、工厂等建设落地实施较难。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困难,小额贷款额度低、期限短。二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产业融合不够,发展建设不平衡,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品牌效应没有形成。三是人才短板问题依然突出。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劳动力缺乏,本土农业人才不足。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不足,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集体领导班子,鼓励支持把扶贫专干、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优先吸纳到村“两委”。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尽快出台配套政策,依法赋予乡镇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等。按照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及时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乡镇,不断提高乡镇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强化财政金融支撑。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出台普惠融资产品,做好金融政策支持,有效缓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生产、研发、加工、仓储、运输等聚集整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和效益。三是拓宽农业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居民俗、康养基地等新产业。四是提高农业发展组织化水平,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支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和管护,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二是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统筹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是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探索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护方式,确保建得快、用得上、管得好。

六、加强人才培育引进。一是全方位推动协同发展,组织基层干部到长三角等地区学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二是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磨炼人才,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鼓励和选派更多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年轻人才到乡村工作和创业。三是建立农技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本土本乡的“土专家”“田秀才”作用,不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七、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各镇各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用实用活乡村文化传统、历史积淀、民风民俗等所承载的政治、教育等多重内涵,积极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双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